交州学院第一届学员,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主专业和副专业的选择。
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门清,有的是比较犹豫而已。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钻研的也就不同。
加上李昭之前也是有意无意的在诸位先生面前提及,未来可能的多种职业,包括教书育人。
这种事情提的多了,那么大家的接受度也就高了。
很多老先生起初并不认可李昭的这种想法,但当李昭一遍遍的提及,一遍遍的感叹人才的缺失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李昭很清楚,这一届的学员中,绝大多数的都是家底殷实且家教都很不错的。
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是足以支撑他们上这种高难度课程的。
只是,他们没有教学的经验,自然是上不了任。
但李昭就是摆明了态度,要让他们强行上任,但诸位先生不想自己这辈子的名誉被人损毁了。
但李昭后期又缺少先生,那能怎么办呢?
自然只能另想它法,比如……找自己的老友!
他们可能还不清楚,李昭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个。
每个大儒本身都是人脉,不客气的说,他们就是整个大武王朝最顶尖的一批人。
即便是他们的同门或者是弟子,绝对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让他们出来教书,那真的是大材小用。
所以,当李昭不断的说、不断的强调情况下,最终,这些在交州学院教书的大儒们,只能想办法堵住李昭的嘴。
广招天下贤士,一起来交州学院教书。
为什么不是直接去交州学院附属学院呢?
李昭也有如下考量。
其一,虽然现在交州学院的先生们已经习惯了李昭的这种模式,也接受了整个交州学院的变化和改变,但其余的人未必都能习惯?
在任何时候,守旧派都是存在的!
如果交州学院附属学院中,出现了这种顽固的,不知道变通的人,对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其二,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特别是当周围的人和环境都开始影响时,人的很多决定、想法,都会做出一定的改变。
其三,李昭更喜欢将这一部分已经熟知了交州学院套路的先生安排出去,由他们掌握大局面。
也就是所谓的分校院长!
他们负责把控整个学院的整体走向,不仅如此,李昭还会安排他们之间进行教学攀比。
当然,这种措施不一定是好的,但也不一定是坏的。
没有良性的竞争,任何东西都会走不长久。
但过于竞争,那就变味。
但现在整个武国境内,都还属于初始阶段,那种恶性竞争暂时是不太可能出现。
这种出现往往都是在中后期。
至于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呢?
李昭自己都不敢保证。
他能保证的就是未来三十年内,这种模式大概率是不会被颠覆。
至于三十年后,他都五十岁了,谁还知道未来的大武是啥样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昭的种种行为才是异常的胆大。
阚元勋这些老先生们已经和李昭说了,明年开春他们就会过来,李昭表示热烈欢迎。
等到第三年正式开学时,交州学院的先生们肯定是要做出一定调整的。
比如,将交州学院的先生们先送去交州学院附属学院,让他们拿着目标干活。
往后,交州学院也大概是这个模式。
熟悉交州学院的人先送出去,让他们主管一所学院。
后期,交州学院分院肯定也是会相继开花。
人才多了,武国将来就不怕没有人可用。
主要是现如今武国的读书人和识字率,真的低到令人发指。
一千个人里面能有那么一个读书人,都是很不错的比例了。
交州学院只需要兴办五到十年的时间,那时,附属学院应该也能遍地开花了。
第一届毕业的学员那时也都快三十岁了,也可以担任教书的任务了。
不管李昭否不否认,绝大多数的人心里都是会论资排辈的。
哪怕第一届学员到时候是他们教育出来,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也会如此想。
鉴于此,李昭只能尽可能的将事情给安排妥当。
就在期末考试前夕,交州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军事演习。
这次军事演习既是对这些学员长达一年半的教学检测,也是检测他们的战术运用,作战手段、新式装备的灵活度等。
本次军事演习,放出来的主要有望远镜、诸葛连弩、以及1.0版的地雷。
本次演习,两大军营的主帅,分别是侯天玑和高世聪。
但这两个人只是坐镇中军,不作任何指挥。
他们要亲身体验、感受这次演习的不同之处,以便做出指导性的意见,并且让其改进。
至于指挥权,则是直接下放到两方军阵中,任由他们自己发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