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诘四大门诗
王融
迅矣百龄,绵兹六入。
出没昏疑,兴君爱习。
总总予求,营营尔给。
匪德曰归,唯殃斯集。
贪人败类,无厌自及。
昭回不希,玄墟何泣。
……
赏析:
《诃诘四大门诗》是王融以佛教思想为底蕴创作的劝诫诗,借对人生短暂、欲望危害及道德重要性的阐述,传达深刻的佛理与人生智慧。
一、主题阐释:劝诫世人,回归正道
1. 人生短暂与六入之扰: “迅矣百龄,绵兹六入”,开篇以感叹起笔,将人生百年浓缩于“迅矣”二字,极言时光飞逝。“六入”代表六根,揭示人一生受六根带来的尘世纷扰。此句奠定基调,提醒世人人生苦短,莫被六根迷惑,为后文劝诫埋下伏笔。
2. 昏疑与爱习的衍生:“出没昏疑,兴君爱习”,深入剖析人性弱点。人在尘世常处昏昧疑惑,因无法看清本质,滋生爱欲习性。这不仅指出人生困惑的根源,也暗示欲望将引向歧途,是对世人沉迷欲海的警示。
3. 欲望驱使与灾祸降临:“总总予求,营营尔给”描绘世人被欲望掌控,为满足无尽欲求忙碌奔波。而“匪德曰归,唯殃斯集”直接点明,背离道德追求欲望,必招灾祸。“贪人败类,无厌自及”更强调贪婪者的危害与自食恶果,凸显劝诫意味,引导人们克制欲望,坚守道德。
4. 追求正道与悔之晚矣:“昭回不希,玄墟何泣”,以正反对比强化劝诫。“昭回”象征光明正道与美德,若不追求,到“玄墟”(死后世界)再后悔已无用。此句将劝诫推向高潮,敦促世人珍惜此生,以道德为指引,追求光明。
二、艺术特色:简洁质朴,感染力强
1. 语言简洁直白: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简洁明了。如“迅矣百龄”“贪人败类”等表述,直抒观点,无过多修饰,却能精准传达深刻道理,让读者迅速领悟主旨,增强劝诫的直接性与有效性。
2. 情感真挚强烈:虽为劝诫诗,但饱含诗人对世人沉迷欲望的惋惜与忧虑。如“玄墟何泣”,以强烈情感表达对不悟者的痛心,引发读者共鸣,增强劝诫感染力。
3. 逻辑层层递进:从感叹人生短暂、揭示欲望根源,到描述欲望危害、强调坚守道德,再到警示不追正道的后果,逻辑紧密,环环相扣。这种递进结构使劝诫更具说服力,引导读者逐步深入思考,接受诗人传达的理念。
……
解析:
1. 迅矣百龄,绵兹六入
- 解析: “迅矣百龄”,诗人开篇便发出深沉感慨,“迅”字生动地表现出人生百年光阴飞逝如电,转瞬即逝,突出了生命的短暂无常。“绵兹六入”,这里的“六入”源自佛教概念,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知外界的途径,即六根。意思是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人们自始至终都深陷于六根所带来的各种尘世体验与感受之中,它们源源不断,如绵不绝。此句以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有限与尘世纷扰的无尽,引发对人生意义的初步思考。
2. 出没昏疑,兴君爱习
- 解析: “出没昏疑”描绘了人们在尘世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状态,如同在迷雾中徘徊,时而出现,时而隐没,内心充满了昏昧与疑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时,难以分辨真假、善恶与美丑,处于一种迷茫混沌的境地。“兴君爱习”则进一步阐述,正是这种昏昧疑惑的状态,使得人们不断滋生出各种爱欲与习性。这些爱欲可能表现为对名利、财富、声色等的贪爱与追求,而习性则是在长期的贪爱追逐中逐渐形成的惯性行为与思维模式。此句深刻剖析了人性弱点与欲望产生的根源,揭示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欲望陷阱的过程。
3. 总总予求,营营尔给
- 解析: “总总予求”,“总总”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人们欲望的繁杂多样,各种各样的欲望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着众多的追求,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之需,还是精神层面的名誉地位之求,可谓五花八门。“营营尔给”,“营营”刻画了人们为满足这些无尽欲望而忙碌奔波的状态,一刻不停地操劳、钻营。为了实现自己的各种欲求,人们四处奔走,竭尽全力去获取所需的一切。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世人在欲望驱使下,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生存景象,讽刺了人们在物欲中迷失自我的现实。
4. 匪德曰归,唯殃斯集
- 解析: “匪德曰归”,“匪”表示否定,即如果人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不遵循道德规范,不将道德作为行为的准则与归宿。“唯殃斯集”明确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各种灾祸与不幸纷纷降临到自己身上。诗人在这里强调了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它如同一条无形的底线,一旦突破,就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此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世人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要时刻坚守道德,不可因欲望而丧失本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诗词一万首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