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铙歌十五首?有所思篇
何承天
有所思,思昔人。
曾闵二子,善养亲。
和颜色,奉昏晨。
至诚烝烝,通明神。
邹孟轲,为齐卿。
称身受禄,不贪荣。
道不用,独拥楹。
三徙既谇,礼义明。
飞鸟集,猛兽附。
功成事毕,乃更娶。
哀我生,遘凶旻。
幼罹荼酷,备艰辛。
慈颜绝,见无因。
长怀永思,托丘坟。
……
赏析:
何承天的《有所思篇》通过追思古代贤孝之人,结合自身经历,在对古人的歌颂与自我哀伤中,传达出对孝道、道义的推崇及对身世的悲叹,具有独特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一、追思贤孝:赞古人善养亲与守道义
1. 曾闵之孝:“有所思,思昔人。曾闵二子,善养亲。和颜色,奉昏晨。至诚烝烝,通明神。”开篇点明所思为往昔之人,引出曾参和闵损。他们以孝着称,每天和颜悦色,从早到晚悉心侍奉双亲。“至诚烝烝”体现其对父母的孝顺发自内心且深厚持久,甚至能感通神明。诗人借此树立了孝道典范,传达对传统孝道的尊崇,为诗歌奠定道德基调。
2. 孟轲之道:“邹孟轲,为齐卿。称身受禄,不贪荣。道不用,独拥楹。三徙既谇,礼义明。飞鸟集,猛兽附。功成事毕,乃更娶。”讲述孟子为齐卿时,依据自身能力接受俸禄,不贪图虚荣。当主张不被采用,他独自抱柱叹息。“三徙”指孟母三迁,表明其对礼义的重视。诗中还提及孟子成就事业后才再次娶妻。诗人赞颂孟子不慕虚荣、坚守道义,借其事迹强调道德与理想追求的重要性。
二、身世之悲:叹自身不幸遭遇
“哀我生,遘凶旻。幼罹荼酷,备艰辛。慈颜绝,见无因。长怀永思,托丘坟。”诗人笔锋一转,悲叹自己命运悲惨,幼年便遭受诸多苦难,饱尝艰辛。母亲离世后,再无相见可能,只能长久思念,将这份情感寄托于母亲的坟墓。从对古人的追思陡然转为自身不幸的倾诉,强烈的情感落差,更显其哀伤之深,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身世的凄凉。
三、情感表达:崇敬与哀伤交织
整首诗情感在对古人的崇敬与自身身世的哀伤间转换。前半部分对曾闵、孟子的歌颂,情感庄重崇敬,展现诗人对美好品德和高尚追求的向往;后半部分诉说自身经历,情感悲痛哀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诗歌情感丰富且有层次,既表达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抒发了个人真实的痛苦,增强诗歌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孝道、命运等多方面思考。
四、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运用曾参、闵损、孟子及其母亲等典故,以简洁文字传递丰富文化内涵与道德观念,借古人之事表达观点与情感,使诗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增添说服力与感染力。
2. 对比鲜明:古人的贤孝、顺遂与自己幼年苦难、亲人永别形成鲜明对比,强化情感表达。古人在道德和事业上的成就,更凸显诗人身世的悲惨,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内心痛苦,深化诗歌主题。
3.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古人的崇敬,还是对自身遭遇的哀伤,都出自真情实感。对古人的歌颂不浮夸,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不矫情,这种真挚情感易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沉浸于诗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
《有所思篇》以独特的构思、丰富的用典和真挚的情感,在追思与自叹中,展现诗人对道德的坚守与对命运的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
解析:
1. 有所思,思昔人
- 解析:开篇直抒胸臆,点明“有所思”,且所思念的对象是“昔人”,引发读者好奇心,想知晓所思念的究竟是哪些往昔之人,为下文具体列举古人做铺垫,奠定了诗歌追思的情感基调。
2. 曾闵二子,善养亲
- 解析:明确指出所思念的“昔人”中有曾参和闵损这两位历史上以孝闻名的人物。他们以善于侍奉双亲而着称,这一句直接引出诗歌对孝道的赞扬主题,让读者了解到诗人追思古人的侧重点在于其美好的品德行为。
3. 和颜色,奉昏晨
- 解析:具体描述曾参和闵损的孝行。“和颜色”体现他们在侍奉双亲时,始终保持和颜悦色,从态度上展现出对父母的敬爱与尊重;“奉昏晨”表明他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不间断地悉心照料双亲,突出其孝道的持续性与日常性,生动展现出二人的至孝形象。
4. 至诚烝烝,通明神
- 解析:“至诚烝烝”强调曾闵二人对父母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极度真诚,且这种情感深厚而持久。“烝烝”形容其孝行的醇厚。“通明神”表示他们如此至诚的孝道甚至能够感通神明,运用夸张手法,进一步强调其孝道的极致程度,突出古人孝道的伟大与神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诗词一万首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