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赋
张华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彼鹫鹗惊鸷,擅摩天之翮;将击鹢鸟,鹄鹭远避;鹍鸡窜于幽险,孔翠生乎遐裔。彼晨凫与归雁,又矫翼而增逝。咸美羽而丰肌,故无罪而皆毙。徒衔芦以避缴,终为戮于此世。苍鹰鸷而受绁,鹦鹉慧而入笼。屈猛志以服养,块幽絷于九重;变音声以顺旨,思摧翮而为庸。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虽蒙幸于今日,未若畴昔之从容。海鸟避风,集于鲁门;阿阁长鸣,擢自孤桐。昔严之贡,轻万里而遥集;伯昏之经,逾千仞而弗惧。彼晨牺之枉夭,岂和音之足慕?苟有害于物,虽龙凤不能以自全;若无累于身,虽微小必能以自济。是故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栖无所滞,游无所盘;匪陋荆棘,匪荣茞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顺理,与物无患。伊兹禽之无知,而处身之似智。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雕鹖介其觜距,鹄鹭轶于云际;鹍鸡弄其翰音,凤凰专其华丽;性命于他人,膏网罗之近易。观兹鹪鹩之所存,故知吉凶之由己。
……
赏析:
《鹪鹩赋》为张华所作,通过对鹪鹩这一小鸟生存状态与特性的细致描绘,并与多种其他鸟类对比,寄寓深刻人生哲理,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一、思想内容
1. 以鸟喻人,倡导知足保身:鹪鹩“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虽“色浅体陋”,却能“繁滋族类”,“翩翩然有以自乐”。它所求甚少,“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这种知足常乐的生存方式使其远离祸患。张华借此倡导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应懂得知足,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避免因贪婪而陷入危险,体现道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思想。
2. 批判贪婪,揭示凶险结局:文中描写鹫鹗、鹢鸟、鹄鹭、鹍鸡、孔翠等鸟类,它们或“擅摩天之翮”,或“美羽而丰肌”,因自身优势被人觊觎,最终“无罪而皆毙”。苍鹰因凶猛、鹦鹉因聪慧而失去自由,“屈猛志以服养,块幽絷于九重”。这些描述批判了因自身优势或贪婪而陷入危险的行为,揭示过度追求外在荣耀与利益往往带来凶险结局。
3. 顺应自然,追求自由本真:鹪鹩“委命顺理,与物无患”,“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它顺应自然规律,不被世俗虚假所诱惑,保持自身本真。张华借此表达对顺应自然、追求自由本真生活态度的推崇,认为人们应摆脱世俗束缚,顺应自然天性,才能获得内心宁静与自由。
二、艺术特色
1. 鲜明对比,突出主旨:将鹪鹩与鹫鹗、鹢鸟等众多鸟类对比。鹪鹩微小、简陋却能自保自乐,而其他鸟类因美丽、凶猛、聪慧等优势反遭不幸。通过对比,凸显鹪鹩知足、顺应自然生存方式的可贵,有力突出“吉凶之由己”主旨,使读者更深刻理解作者倡导的生活态度。
2. 托物言志,寓意深刻: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借鹪鹩象征一类知足常乐、顺应自然之人,借其他鸟类象征追求名利、违背自然之人。以鸟的不同命运影射人类社会,将深刻人生哲理蕴含于对鸟类描写中,使抽象道理形象生动,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3. 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语言简洁凝练,寥寥数语勾勒鹪鹩及其他鸟类特点与命运。如“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描绘鹪鹩外形与生存环境;“雕鹖介其觜距,鹄鹭轶于云际;鹍鸡弄其翰音,凤凰专其华丽”刻画其他鸟类优势。同时,“翩翩然有以自乐”“动翼而逸,投足而安”等使鸟类形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感染力。
……
解析:
1.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 解析:开篇点明所描述对象为鹪鹩,强调它是一种小鸟,出身平凡,生长于蒿草丛与藩篱下这些寻常之地。“翔集寻常之内”描绘其活动范围普通,“生生之理足矣”表明这样简单的环境与生存状态,对鹪鹩来说已能满足其生存繁衍的需求,体现出鹪鹩易于满足的特点,为后文阐述其知足保身的处世哲学埋下伏笔。
2. 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
- 解析:进一步描述鹪鹩的外在特征与生存优势。它毛色浅淡、形体丑陋,没有可被人类利用的价值,身形微小且所处地位低下,正因为如此,世间万物也不会去伤害它。这种平凡甚至略显卑微的特质,反而成为它在自然界中的一种保护色,从侧面反映出过于突出的外在优势有时可能带来灾祸,而平凡无奇或许更能保全自身,引出后文与其他有明显优势鸟类的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诗词一万首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