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一
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
赏析:
张协的这首《杂诗·其一》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秋夜思人的画面,深刻抒发了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展现出魏晋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思想
1. 闺中思妇的深情:诗歌聚焦于闺中佳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通过对秋夜环境和家中景象的描写,层层深入地展现佳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思。从开篇对秋夜清冷氛围的营造,到中间对夫妻分离之久的感慨,再到对家中荒芜景象的刻画,都围绕着思妇的情感展开,深刻表达出她对丈夫的深深眷恋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
2. 时光流逝与孤独的感慨:诗中借“钻燧忽改木”点明时光的悄然流逝,而佳人在这漫长的时光中独守空闺,愈发感受到孤独的煎熬。这种时光与孤独的交织,不仅深化了思妇的情感表达,也反映出生命在等待与寂寞中的无奈,引发读者对人生聚散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二、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的环境烘托:诗歌开篇通过“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描绘出秋夜的凉爽与清朗,同时也暗示着佳人内心因丈夫离去而产生的清冷之感。“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进一步渲染秋夜的寂静,蜻蛚的低吟和飞蛾扑烛的细微动静,更衬托出佳人独处时的孤寂。后文中对家中荒芜景象的描写,如“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将环境的清冷与佳人内心的忧思紧密相连,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佳人的孤独与凄凉。
2. 细腻的细节描写:诗中运用了丰富而细腻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将秋夜中微小生物的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以小见大,突出环境的静谧和佳人内心的寂寥。“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无行迹”细腻地表现出佳人对丈夫的留意与期盼,连房中有无丈夫的行迹都格外关注;“庭草萋以绿”则从侧面反映出佳人因思念而无心打理庭院,让庭院杂草丛生。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佳人在丈夫远行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3. 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不事雕琢却能准确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如“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直白地表明夫妻分离的状况,毫无晦涩之感;“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直接抒发佳人的感慨与忧愁,质朴的语言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让读者能够轻易地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三、文学价值
1. 丰富思妇诗题材:在魏晋诗歌中,思妇诗是常见的题材,而张协的这首诗为该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丰富了思妇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2. 体现魏晋诗歌风格转变:魏晋时期诗歌风格逐渐从汉乐府的叙事性向抒情性转变,这首诗体现了这种转变的特点。它以抒情为主线,通过对环境、细节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注重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出魏晋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深化与发展,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
解析:
1.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 解析:此句点明时间为秋夜,描绘了秋夜凉风乍起的景象。“清气”代表秋天清爽的空气,“暄浊”指夏日残留的闷热和浊气。秋风一起,清爽之气涤荡了先前的闷热与浑浊,营造出一种清冷却又让人感到舒畅的氛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勾勒出秋夜的特征,也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情感基调,暗示着主人公心境的转变,由夏日的烦闷逐渐进入到秋夜的寂寥。
2.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 解析:“蜻蛚”即蟋蟀,在台阶下低吟,其声音在寂静的秋夜中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秋夜的静谧感。“飞蛾拂明烛”描绘了飞蛾围绕着明亮的蜡烛飞舞,时不时轻轻触碰烛火的画面。这两个细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一方面,蟋 蟀的吟唱和飞蛾的动静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清幽;另一方面,飞蛾扑火这一意象,也暗示着佳人内心对远方丈夫的执着,如同飞蛾对光明的追寻。
3.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 解析:“君子”指丈夫,“远役”表明丈夫离家到远方服役。“佳人”即诗中的女主人公,“茕独”形容她孤独一人的状态。这两句直接点明诗歌的主题,即夫妻分离,丈夫远行,妻子独守空闺,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主人公的处境,引出下文对佳人思念之情的具体描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诗词一万首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