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
潘岳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
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
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
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譬如野田蓬,斡流随风飘。
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
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
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
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
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
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
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挑?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赏析: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是潘岳在河阳任职县令时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身仕途的感悟,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情感真挚且复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主题思想
1. 仕途感慨与矛盾心态:诗开篇便以“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表明自己出身卑微却获征召,随后又提及“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透露出对仕途晋升既感幸运又觉不安的矛盾。“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表达对举荐者的感恩,而“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又流露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与归隐之间的徘徊。
2. 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借自然景象“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的兴衰变化,感悟到“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深刻体现出对人生境遇无常的认识。诗人以“野田蓬,斡流随风飘”自比,强化了对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无奈。
3. 对职责与人生价值的思考:“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表明诗人虽任河阳县令,却重视自身职责,期望能获得好名声,展现积极的从政态度。“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挑?”则感慨人生短暂,强调责任重大,思考如何在有限人生中实现价值。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中多处运用比兴。以“微身轻蝉翼”自比,突出自身卑微;用“野田蓬,斡流随风飘”比喻自己在仕途的漂泊无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自然景象“幽谷茂纤葛”等,先描绘自然的兴衰变化,再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更为自然流畅。
2. 情景交融:“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诗人登城远眺,描绘出和暖南风、浩荡洪流、繁茂芒草的景象,景中含情。“凯风”“微绡”营造出轻柔氛围,衬托出对远方的眷恋;“洪流”“修芒”的壮阔暗示内心波澜,情景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情感的多层次表达:从对仕途的矛盾心态,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再到对职责与人生价值的思考,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这种多层次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深度和立体感,全面展现出诗人在特定人生阶段的复杂心境。
三、文学价值
1. 反映魏晋文人心态:此诗为研究魏晋时期文人心态提供了生动样本。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在仕途与个人追求间常感迷茫。潘岳在诗中展现的对仕途的纠结、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责任的思考,反映出魏晋文人普遍面临的困境与追求,有助于深入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与思想。
2. 丰富诗歌题材内涵:诗歌融合了仕途感慨、人生哲理与自然描写,丰富了魏晋诗歌的题材内涵。在展现个人情感与思考的同时,突破了传统诗歌单一题材的局限,为后世诗歌创作在题材拓展和情感表达上提供了借鉴。
……
解析:
1.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 解析:诗人以“微身轻蝉翼”这样形象的表述,极度自谦地强调自己身份的卑微,如同蝉翼般微不足道。“弱冠”在古代指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着成年,这里点明自己年纪轻轻。“忝嘉招”的“忝”是自谦之词,意为有愧于,“嘉招”指美好的征召。此句传达出诗人对自己能在年少时就获征召的惊喜与自感不配的谦逊,奠定了全诗对自身仕途起点的基调。
2. 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 解析:“在疚”原指处在忧患、痛苦之中,这里可理解为诗人内心对自己在仕途上占据位置的不安,觉得自己或许因某些不足而妨碍了贤能之人的晋升之路,体现出一种自省与自责。“再升上宰朝”表明诗人并非初次获得升迁,而是再次得到提拔,进入到宰辅执政的朝廷,这既显示出其仕途的顺遂,又与前文的不安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3. 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
- 解析:“猥荷”是谦卑的说法,意为承蒙。“公叔”可能指某个对诗人有举荐之恩的人。“连陪厕王寮”中,“连陪”表示接连,“厕”有参与、置身之意,“王寮”即朝廷的官僚群体。此句诗人感恩于公叔的举荐,使自己能够置身于朝廷官员之列,侧面反映出当时举荐制度对文人仕途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机遇的珍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诗词一万首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