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柳河镇,林氏回收站仓库。
尘土在透过高窗的光柱中飞舞,空气中混合着陈年木料、旧纸张和淡淡铜锈的味道。仓库里堆积如山,俨然一个时光胶囊:
东侧: 摞成小山的旧桌椅、缺腿的条案、雕花模糊的拔步床部件、蒙尘的樟木箱,散发着老木特有的温润气息。
西侧: 竹筐里堆满成串的铜钱(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居多,偶见几枚厚重的咸丰大钱),墙角倚着几件釉色灰暗、磕边碰口的瓶瓶罐罐(粗瓷、土陶)。
南墙: 几个敞开的麻袋,露出泛黄发脆的线装书、账册、地契文书,甚至还有几卷褪色的年画。
中央空地: 临时清理出一片区域,放着林墨特意挑选的几件“主角”:一个满是油污和蛛网的铜胎画珐琅小碗(景泰蓝?)、一尊漆皮剥落大半的木雕菩萨像(手臂缺失)、一叠用麻绳捆扎、纸张焦黄脆弱的破旧书稿(封面字迹模糊)、一把锈迹斑斑、锁梁歪斜的青铜老锁。
王铁柱带着两个小伙子,正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主角”装进垫满稻草的木条箱。林建国叼着烟袋在一旁监工,眉头微皱:“墨娃子,这些玩意儿…真能上你那大城市的台面?这碗脏得看不出色儿,菩萨缺胳膊少腿,书稿一碰就碎,破锁锈得都拧不动了…”
林墨拿起那把青铜老锁,指腹摩挲着锁身上模糊的夔龙纹饰,灵力感知下,锁芯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精妙,远超普通民用锁具。“建国叔,老物件讲究个‘皮壳’和‘故事’。脏、旧、残,反而说明没被后人瞎鼓捣过,是原汁原味的‘土腥货’。
直播要的就是这份真实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期待感。”他放下锁,指向那叠书稿,“特别是这个,收的时候老李头说,是他祖上在废纸堆里捡的,像是医书手稿,但没人看得懂。”
“行,听你的!”林建国吐个烟圈,“反正咱收来也没花几个钱。对了,你要的‘赤金藤’和‘青罗石’样本,铁柱又进山弄了些回来,单独装箱了。”
现代,栖凤谷灵科院,“清源堂”仓库实景区。
巨大的仓库被临时划分出直播区。背景是堆积如山的“破烂”:缺角的青花大碗、歪脖的陶罐、虫蛀的旧书堆、锈蚀的铁器、蒙尘的木雕构件…充满了杂乱无章的历史尘埃感。中央区域则被精心布置成工作台:
超声波清洗机、软毛刷、竹签、去离子水、棉签、无酸纸。
便携式高倍放大镜、强光手电、紫光灯(看修补)。
一台连接高清摄像头的简易XRF合金成分分析仪(做样子)。
一台联网的数据库查询电脑(展示“科学”检索)。
陈振华看着这如同废品收购站的环境,再看看旁边架子上展示的、经过初步清理后焕发神采的几件“样板”(一件清理后露出粉彩的残盘,一把除锈后显出错银纹饰的青铜小刀),忍不住感叹:“林先生,这对比…绝了!观众就爱看这个从垃圾堆里淘宝贝的过程!”
林墨拿起那叠用无酸纸小心包裹的焦黄书稿(九十年代收来),灵识扫过,确认其中几页的墨迹和纸张蕴含着远超其他部分的微弱“灵韵”(布袋影响下的特殊保存状态或书写者精神残留)。“重点在这份书稿和那把青铜锁上。
书稿清理要慢,要小心,制造悬念。青铜锁…清理后让XRF扫一下,数据会有点意思。”
他看向预热数据:仓库直播预约人数已突破三十万!话题#科学居士淘破烂#冲上热搜!
周六晚8:00,“清源堂”仓库寻宝直播准时开启!
镜头扫过堆积如山的“破烂”,弹幕瞬间沸腾:
“好家伙!真·废品回收站!”
“那个缺腿的椅子像我家祖传的!”
“科学居士快翻牌子!我要看那个破碗!”
林墨一身耐磨工装,戴着白手套,笑容可掬:“欢迎来到‘清源堂’仓库!今晚咱们不玩虚的,就在这故纸堆和破烂里,用‘科学’加眼力,淘点真东西!先请助理随机抽取今晚第一件幸运儿——”
助理戴着盲盒般的眼罩,在破烂堆里摸索半天,抽出一个沾满泥巴、造型笨拙的灰陶双耳罐!
“哟,开门红,够‘土’!”林墨笑着接过,放到工作台。“先给它洗个澡。”他将陶罐放入超声波清洗机,注入去离子水。
机器嗡鸣,浑浊的水流冲刷而下。几分钟后取出,软毛刷轻柔清理缝隙泥垢。
一个造型古朴、胎体厚重、表面布满细密篦纹的灰陶罐呈现眼前。
“看器型,看胎土,看工艺…”林墨用放大镜仔细查看罐口、耳部、底部,“典型的汉代灰陶!虽普通,但年份够老!
市场价…小几百吧。科学清洗,让它重见天日!归入‘民俗老货’区,待售!” 小漏,开门红!
弹幕一片“666”、“科学去污”、“学到了!”
第二件:残破木雕菩萨像。
清理过程更需耐心。棉签蘸取特制中性清洁液(科学配方),一点点剥离陈年污垢和朽坏的漆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空布袋:我在两界倒腾银元请大家收藏:(www.xinqdxs.net)时空布袋:我在两界倒腾银元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